【编者按】
2022年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里的须臾一瞬,却已足够沉重,足够令人们难忘。
这一年,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全球,俄乌冲突惊蛰般炸裂天际。地缘冲突、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粮食危机随之而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种种惊变叩问出了时代课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人类最大的敌人恐怕是人类自己。然而,倒也不必绝望,人类也是聪慧而勇敢的生灵。
处变之时,当时代呼唤智慧,当生活呼唤勇气,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一起前行。
在辞旧迎新之际,直新闻推出跨年特辑——《处变之时 我们同行》。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媒体人,检视2022,展望2023。
2022年是魔幻的一年。唯有四年一度的足球大赛让人们暂时忘却了烦恼,但矛盾与问题依然搁在那里。就像阿根廷,赢了足球,输了经济,狂欢夜后,百姓的痛苦指数并没有减轻多少。
回望2022,战争、通胀、罢工、热浪、新冠是首先跳入脑海的几个关键词。英国柯林斯辞典评出的年度词是“持续危机”,日本评出的年度词是“战”。的确,这一年,危机一场接着一场,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药品危机、环境危机等比比皆是。从年初的俄乌之战到贯穿全年的抗击新冠之战,既有刀光剑影,也有看不见的硝烟,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了生动的注解。
一、俄乌冲突是2022年最大的黑天鹅
俄军撤离基辅后安东诺夫机场成为废墟
(一)俄乌冲突的爆发是2022年最大的黑天鹅。2月24日将作为重要的时间节点载入史册。在这一天,俄罗斯以去纳粹化、去军事化之名,对另一个主权国家乌克兰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已持续10月有余,从俄罗斯最初直抵乌克兰首都的闪电战到马里乌波尔钢铁厂的包围战,俄罗斯的战略盘算在进退失据中不断调整。而乌克兰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及仓促应战到重新夺取赫尔松,并在顿涅茨克展开战略反攻,俄乌双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西方国家迅速启动对俄极限制裁,甚至冻结了6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欧盟启动九轮制裁,限制购买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并采取限价措施,以切断俄罗斯的战争经费来源。由于欧洲这些年来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成了一把双刃剑,在打击俄罗斯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经济搞成半残。天然气价格大涨近10倍,一些欧洲国家的百姓不得不重新上山砍柴,以备寒冬取暖。什么核电污染、什么烧煤排出二氧化碳等环保概念,统统搁在一边;瑞士放弃了中立国地位,瑞典、芬兰更是宣布加入北约,西方国家甚至在全球掀起一起“取消俄罗斯”的运动,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更为重要的是,俄乌战争是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一场混合战争,军事战、科技战、舆论战、网络战等交替应用,战争概念的加速迭代令人目不睱接。在俄罗斯看来,对乌这一仗不是先发制人,而是绝地反击,是1991年苏联解体事件的延长线上的斗争。普京曾经说过,“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俄乌冲突表明,普京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必须夺回失地,以挽回俄罗斯的尊严。俄乌冲突双方并不是侵略与反侵略那么简单,历史的经纬与现实的纠葛让黑白之中多了几分灰色。
(二)2022年是全球的政治强周期。英国一年换了三任首相,约翰逊为他不守规则、无视纪律付出了惨重代价;继任者特拉斯过于鲁莽,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短命”的首相。印度裔苏纳克走马上任,但反对党要求提前大选的压力不减。年末岁尾,英国罢工潮此起彼伏,从铁路工人到护士,从邮电工人到紧急救护员,这些人的核心诉求是增加工资,以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压力。尽管苏纳克誓言将尽快出台《反罢工法》,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圣诞节注定在混乱中度过。面对脱欧后遗症,英国三任首相束手无策。随着伊丽莎白女王的离世,英国的凝聚力也在进一步下降,大英帝国的落日余晖将其衰落的影子拉得很长。
美国后院起火,让美国所谓“价值观联盟”的成色大打折扣。在洛杉矶举办的美洲国家峰会遭到拉美国家的抵制。“巴西版特朗普”博索纳罗在大选中败北,“不承认大选”的政治诉求没能掀起大的波澜,卢拉如其所愿地重新回到巴西的舞台中心,重新为巴西人的温饱问题而奋斗。从墨西哥到巴西、从阿根廷到哥伦比亚,拉美主要国家纷纷左转,“粉红浪潮”再次席卷南美,让美国多了一份不安。坐视不管不是美国人的风格,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会在这个地区反复上演。
(三)亚太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太平洋之水变得越来越混浊,引狼入室的案例屡见不鲜。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月2日窜访台湾,将台海局势推向十分危险的境地。从乌克兰事件中,美国再次意识到武装台湾事不宜迟。12月16日,美国通过了《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除了进一步加大对乌克兰军援之外,明确在未来五年为台湾购买美国先进武器提供1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
服务于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冲动,美国在对日政策上“放虎归山”的政策动向十分明显。日本12月16日通过了《安全战略报告》,以中国和朝鲜为挡箭牌,大幅度提高军费,到2027年,日本军费开支将从占GDP的1%提升至2%。美国主流报刊认为,这对美国“印太”战略是一个重要补充,是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完成安倍遗愿的重要举措。此外,日本也加紧与“奥库斯”三边联盟互动,并与韩国一起加入了北约网络防御中心,强化与北约的合作,为亚太的整体安全挖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引狼入室的举动及后果终向反噬自身。日本人发明的“印太概念”被美国政府接手,在拜登的筹划之下,终于形成了“印太经济框架”,“为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打下了一个楔子。
第二,美欧经济衰退似不可避免,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溢出效应将加剧世界经济的动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在2%左右徘徊。美欧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后续效应持续发酵。美欧国家有可能爆发的重大债务危机强度与烈度,或与1982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相提并论。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将极大削弱其消费能力,抑制外需。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在惩罚俄罗斯的同时,自身的承受力也在经受考验。如果说2022年欧洲的团结更多地建立在“政治正确”的基础之上,2023年的欧洲民意则将进一步分化。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大国的态度与立场有可能出现重大分野,对乌克兰的“厌恶感”有可能上升。
第三,后疫情时代加速到来,让世界对中国多了一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有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奥密克戎加速变异,已从嗜肺性转向了嗜鼻性,把新冠视为“大号流感”的政策趋势在全球大体形成。当一种疾病不再意味着大规模死亡的时候,人们的恐惧感也就大大减轻。
中国新冠防疫政策的优化与调整,是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的重大利好因素,笼罩在全球上空的新冠疫情阴影逐渐散去,将极大推动中国经济回归常态。如果说2008年中国为世界经济力挽狂澜的话,2023年当世界经济减速之时,全球将再次聚焦中国,希望中国扮演全球“发动机”的角色。2023年中国GDP增速在6.5%以上是普遍的预期。
第四,2023年世界主要大国进入政治弱周期,国内重大议程的压力减少,为大国关系的改善创造一定的缓和空间。2023年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周年。1993年的西雅图,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了1989年以来的第一次会晤,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让两国关系重新进入了上升轨道。2022年11月的巴厘岛会晤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止跌,2023年两国将把管控竞争、建立战略框架放在突出位置,人们对中美关系的回稳多了一份期待。鉴于当前“美强我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既有能力又有意愿”对美国构成最大安全挑战,并视未来十年是美国战胜中国的窗口期。而中国也把未来十年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中美两国的政治抱负在这个时空激烈碰撞,且这种博弈远没有形成大致的平衡点,指望中美关系的完全企稳是不切实际的。但另一方面,美国把中美经济高度依赖时形成的优势条件“武器化”的效用逐步减弱,虽然“小院高墙”越垒越高,但美国联合其他国家打造共同价值观国家供应链的努力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不愿选边站队的意愿十分强烈,这种量的积累终将对美国的霸道和霸凌形成牵制。此外,中国解封之后再度活跃于国际舞台,将极大对冲掉这两年对中国形成的不利影响,中国全面发力必将为2023年的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及乐观性。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